首页 > 科研新闻

《大艺讲坛》总第80期——2019年3月22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强讲座

来源: 科研处 添加时间: 2019年3月28日

2019年3月22日下午,学院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文学博士,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、诗学研究中心主任、同济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,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主讲嘉宾刘强教授做客《大艺讲坛》,为我院4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而富有人生启发的讲座----《孔子的智慧》。本场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长东书记主持。 

刘强教授还兼任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、守中书院山长、明伦书院名誉山长、河南大春文武学校名誉校长。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、先秦诸子经典、古典诗学、笔记小说等。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。已出版《世说新语会评》《曾胡治兵语录译注》《有刺的书囊》《竹林七贤》《惊艳台湾》《世说学引论》《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》《魏晋风流十讲》《清世说新语校注》《论语新识》《古诗写意》《世说三昧》《穿越古典》等十余种。本次讲座中,刘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、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重点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及贡献,深入剖析了孔子的生命智慧。

一、世纪之问,教育之根本目的

首先,刘强教授从“钱学森之问”中启发我们思考学生之学以及当今教育的真正目的,并引用《论语·宪问》中的“子曰: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“告诉我们儒家思想的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修养次第。

二、至圣先师,民族精神之导师
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踰矩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。刘教授从论语为政篇为我们讲述了孔子的一生经历,阐发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,儒家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,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。今天我们提倡“文化自信“,是因为圣贤文化是我们立命之根本,国家立足之根基;孔子堪称我们中华民族的聖人、至聖先师、万世师表,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恩人,中国百姓的亲人。”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!“ 孔子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导师。刘教授总结孔子一生贡献有如下四点:一是兴办私学,改变了教育为官方垄断的历史。孔门三千弟子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,教育成就古今中外鲜有其匹。 二是中华道统的奠基者,建构了仁礼并重的价值体系、内圣外王的治理之道和中和兼美的道德文明。 三是中华学统的开创者,晚年删《诗》《书》、定礼乐、赞《周易》、修《春秋》,中华学术文化全体大用,悉在六经中开出。 四是孔子一生好学不倦,勇猛精进,自强不息,超凡入圣,为后世确立了圣贤可学而至的高标懿范,感召千秋万代,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之谓,良有以也!

三、千古智慧,仁义为本:智在仁中,智在义中
      子曰:“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

      樊迟问仁。子曰:“爱人。”问智,子曰:“知人。” (《子路》)

      刘教授从《论语·里仁》以及《子路》两篇,为我们阐述儒家的核心思想“仁义“二字的真正内涵。同时通过讲解”孔子负盟“”孟子援手“”尾生抱柱“三个故事让我们真正理解仁义的内涵,以及如何在人生中做出正确价值选择与判断。

接着刘教授又从《论语·子路》中选取叶公问孔子曰“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而子证之”, 孔子曰:“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这一问一答中,让我们看到孔子亲亲互隐的人性体悟,智慧是人性的温暖,也让我们体悟到直道而行的真正智慧。人性中散发的真正智慧不是教条,而是从我们本心发出的真正仁爱,故而我们可以称仁是儒家大慈悲, 义是儒家大智慧。

最后,刘教授鼓励教师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导读选修课,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。强调文化的本质是人化,国学的核心是人学,教育的功能是化人 ,化人的关键在化心;鼓励师生多读书并说:“读书可以增知,读书可以养气,读书可以养智,读书可以养识,读书可以怡情,读书可以去俗,读书可以养颜。”刘教授还给大家推荐了《论语与算盘》《论语新识》等阐释儒家思想的书籍,希望我们能有遣心悬天上、怜忧满人间的儒者胸怀,能够放眼未来、学业精进、生活幸福。

通过聆听刘教授的讲座,相信在场的每个人都加深了对孔子的了解,并能被孔子的智慧所深深折服,都会深感孔子的思想学说是我们后世的伟大知识宝库,更加激发我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科研处

2019328

浏览量:10884